富春山居图,一幅画,一段传奇
《富春山居图》是元朝画家黄公望的作品,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,全图用墨淡雅,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,墨色浓淡干湿并用,极富于变化,是黄公望的代表作,被称为“中国十大传世名画”之一。明朝末年传到收藏家吴洪裕手中,吴洪裕极为喜爱此画,甚至在临死前下令将此画焚烧殉葬,险在其侄子从火中抢救出,但此时画已被烧成一大一小两段。较长的后段称《无用师卷》,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;前段称《剩山图》,现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。2011 年 6 月,前后两段在台北故宫博物院首度合璧展出。
《富春山居图》是元代画家黄公望创作的纸本水墨画,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,画家黄公望为师弟郑樗(无用师)所绘,几经易手,并因“焚画殉葬”而身首两段,前半卷:剩山图,现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;后半卷:无用师卷,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。

明朝末年传到收藏家吴洪裕手中,吴洪裕极为喜爱此画,甚至在临死前下令将此画焚烧殉葬,幸得其侄子从火中抢救出,但此时画已被烧成一大一小两段,较长的后段称《无用师卷》,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;前段称《剩山图》,现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,几百年来,这幅画辗转流失,而充满了传奇色彩。

富春山居图所画内容约 80%在桐庐境内富春江的景色,20%为富阳的景色,画中描写的是浙江富春江一带的初秋景色,富春江两岸峰峦坡石,似秋初景色,树木苍苍,疏密有致,村落、平坡、亭台、渔舟、小桥等散落其间,董其昌称道,展之得三丈许,应接不暇。

富春山居图全图用墨淡雅,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,墨色浓淡干湿并用,极富于变化,既形象地再现了富春山水的秀丽外貌,又把其本质美的特征挥洒得淋漓尽致。

富春山居图无款印,有董其昌、沈周、娄坚题记,在空阔的江面中,有一叶扁舟,一位渔夫,他或收网,或垂钓,怡然自得,画面中山峰起伏,林峦蜿蜒,平岗连绵,江水如镜,境界开阔辽远,雄秀苍莽,简洁清润。

富春山居图的艺术成就也得到了后世的高度评价,董其昌推崇其为“山水画第一神品”,后世画家也多受其影响,这幅画不仅是中国绘画史上的杰作,也是世界艺术史上的瑰宝。

富春山居图是一幅具有极高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的画作,它的传奇经历和独特魅力,吸引着无数人去欣赏和研究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