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代名臣丁宝桢,清廉刚正,兴利除弊
丁宝桢是晚清名臣,他清正廉洁、刚正不阿,兴利除弊。他任山东巡抚期间,因整治官场贪腐、修理河道、兴办洋务和筹办山东机器局有功,被称为“名臣”。在四川总督任上,他诛杀骄纵不法的大太监安德海,名震朝野。他为官注重实际,兴利除弊,是洋务运动的重要成员之一。
本文目录导读:
丁宝桢,字稚璜,贵州平远(今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)牛场镇人,晚清名臣,道光二十五年(1845 年),丁宝桢考中进士,此后历任翰林院庶吉士、编修,岳州知府、长沙知府,山东按察使、布政使、山东巡抚、四川总督等职,丁宝桢为官生涯中,勇于担当、清廉刚正、兴利除弊,一生最大的功绩为诛杀骄纵不法的大太监安德海,他还整饬吏治、改革盐政、修理都江堰水利工程、兴办洋务抵御外侮,是洋务运动的重要人物之一。
早年经历

丁宝桢出生于贵州平远牛场镇一个官宦世家,他自幼聪颖好学,道光二十五年(1845 年),丁宝桢考中进士,此后历任翰林院庶吉士、编修,岳州知府、长沙知府,山东按察使、布政使、山东巡抚、四川总督等职。
政治生涯

1、岳州知府:道光二十八年(1848 年),丁宝桢升任岳州知府,当时湖南遭遇严重的饥荒,丁宝桢亲自到灾区巡视,发放粮食救济灾民,他还积极组织灾民开展生产自救,使得当地的社会秩序得以恢复。
2、长沙知府:咸丰二年(1852 年),太平军进攻长沙,丁宝桢招募士兵协助湖南巡抚张亮基守城,因功被授予道员衔。
3、山东按察使:咸丰四年(1854 年),丁宝桢因围剿捻军有功,升任山东按察使。
4、山东巡抚:咸丰五年(1855 年),丁宝桢署理山东布政使,次年,他正式担任山东布政使,负责山东的民政、财政等事务。
5、四川总督:同治二年(1863 年),丁宝桢被任命为四川总督,负责四川的军事、民政等事务,他上任后,积极整顿吏治、改革盐政、修理都江堰水利工程、兴办洋务抵御外侮,使得四川的社会秩序得以恢复,经济得到发展。
诛杀安德海

安德海是慈禧太后宠信的太监,他凭借着慈禧太后的宠信,在朝中结党营私、卖官鬻爵、干预朝政,引起了很多官员的不满,同治八年(1869 年),安德海奉慈禧太后之命,以“钦差大臣”的身份,率领舰队前往江南采办龙袍、预备慈禧太后六旬庆典,一路上,安德海招摇过市、飞扬跋扈,引起了很多官员的不满,山东巡抚丁宝桢得知后,决定将其正法。
同治八年(1869 年)八月初一日,安德海一行抵达山东德州境内,丁宝桢接到密报后,立即命令东昌府知府何毓福将安德海逮捕,八月初三日,丁宝桢亲自审讯安德海,确认其确实是假冒钦差后,将其就地正法,安德海的死讯传到北京后,慈禧太后虽然极为恼怒,但由于丁宝桢是在其默许下进行的,最终也只能不了了之。
个人成就

丁宝桢为官生涯中,勇于担当、清廉刚正、兴利除弊,一生最大的功绩为诛杀骄纵不法的大太监安德海,他还整饬吏治、改革盐政、修理都江堰水利工程、兴办洋务抵御外侮,是洋务运动的重要人物之一。
人物评价

丁宝桢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位杰出政治家和军事家,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,他以清廉刚正、兴利除弊著称,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做出了重要贡献。
问题解答

1、丁宝桢在四川总督任上主要做了哪些事情?
答:丁宝桢在四川总督任上主要做了以下几件事情:
- 整顿吏治:丁宝桢上任后,对四川的官员进行了全面的清查和整顿,淘汰了一批不称职的官员,提拔了一批有才能的官员,使得四川的吏治得到了改善。
- 改革盐政:丁宝桢在四川实行了盐政改革,取消了盐商的垄断地位,实行官运官销,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,同时也减轻了百姓的负担。
- 修理都江堰水利工程:丁宝桢重视水利建设,他亲自到都江堰视察,指导当地官员对都江堰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理和扩建,使得都江堰的灌溉面积得到了扩大,农业生产得到了发展。
- 兴办洋务抵御外侮:丁宝桢积极兴办洋务,引进西方先进的技术和设备,建立了一些近代化的工厂和企业,同时还加强了四川的军事力量,抵御了外国的侵略。
2、丁宝桢为什么要杀安德海?
答:丁宝桢杀安德海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:
- 安德海是慈禧太后宠信的太监,他在朝中结党营私、卖官鬻爵、干预朝政,引起了很多官员的不满。
- 安德海在前往江南采办龙袍、预备慈禧太后六旬庆典的途中,招摇过市、飞扬跋扈,引起了很多官员的不满。
- 丁宝桢认为安德海违反了清朝的祖制,他作为山东巡抚,有责任将其正法。
3、丁宝桢和李鸿章是什么关系?
答:丁宝桢和李鸿章都是晚清时期的重要官员,他们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。
- 丁宝桢和李鸿章都是洋务运动的重要人物,他们都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和文化,推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。
- 丁宝桢和李鸿章都是曾国藩的学生,他们都受到了曾国藩的影响。
- 丁宝桢和李鸿章在一些问题上存在分歧,例如在对待西方列强的态度上,丁宝桢主张强硬,而李鸿章则主张妥协。